说阿里是个“惯会整活儿”的主,还真不是白夸的。
砸出531亿,妥妥是财政大手笔——为啥?就在大家都在“降本增效”、一边过冬一边卷出天际的时候,阿里居然敢烧这么多钱炒即时零售这口锅,谁看了不得倒吸一口凉气。这不是普通人下馆子多点了几个菜能一笔记上的小钱,这是真刀实枪的资本加大马力下场“抢地盘”。有人说这是在逆势操作,也有人觉得是自救乱拳,但最后这场大戏能不能跑出来一匹千里马,值不值,还得掰开了揉碎了看——先别急着粉红暴涨,也千万别着急开香槟庆祝。
在这个行业,不“卷”就要挨打,阿里算是摸清门道了。整个电商圈就像一锅锅热油,谁搅得起浪花谁才能吃到第一口新鲜鱼——可鱼也不是随便都能钓到嘴里。这次,阿里把重注投在了淘宝闪购。只要你刷个淘宝,首页不留神就能蹦出来“闪购”入口,软磨硬泡都劝你别犹豫。自4月底上线到8月份,单日订单直接干到8000万单,最高峰冲到1.2亿单。别的公司看到这种增长曲线,估计要拿小板凳磕瓜子围观,心里酸溜溜,不知道以为黄金期回来了。
这一波操作有啥味道?就是“花钱买未来”。阿里不是没焦虑的,现在各平台长得都一个样,什么下单秒送、满减券、会员日轮番轰炸,用户早就审美疲劳了。往日阿里那个先发优势——说白了就是地盘和人气够大——现在也在被挤压。鲍跃忠的意思很明白,阿里的压力肉眼可见,钱花得多但必须得有回血的地方,光打广告不行,还得研究怎么让用户喜欢留下来、愿意掏腰包、愿意复购。想拉增量,不砸钱不可能,但同时还不得不琢磨着降本——两头夹击,谁扛得住谁厉害。
行业卷成这样,阿里这一套打法,还真不能按老路子敲算盘。人家蒋凡就直说了:“规模才是效率的前提”。以前饿了么撑死做到市场1/3的体量,在好多地方的份额还不到20%,你说怎么可能玩得过对手?所以这波是先砸大场面炒热,等你体量起来了,效率自然起来。烧钱——对的——但带来的是用户和商家的心气儿,搭起基层盘子,再谈效率才有意义。
淘宝闪购这盘棋,其实远远超出了普通外卖的赛道。外卖这碗饭咋吃?以前饿了么跟美团贴脸打,现在阿里换思路了,外卖变成电商大生态里的一个“接口”,你饭点可以点外卖,平时蹦出来买衣服、搞家电也顺带买个咖啡牛奶,流量和商家、物流、产品全用自家阵线,不再靠单兵作战。把本来零零碎碎的流量都捏到手里,这才是阿里的算盘精明处。
说白了,阿里做这事,是把老本行电商和即时零售做的是“三位一体”融合。你有淘宝“流量金矿”、饿了么“商户江湖”、大后台“物流铁军”。三者混搭,缺一个都不灵。就像你做火锅,没底料、没菜、没锅,啥玩意都煮不出来。单靠饿了么冲不起来,即使流量大也别指望自己能飞起来,得靠淘宝牵线搭桥。
但花钱这事,也不是盲目做慈善。蒋凡自己都说,短期还得亏一笔,然后慢慢回本。怎么回?先是新用户招进来,虽然刚进门的人贵——要营销、要补贴、要运费券——但用户留存率好,慢慢成了“老朋友”,成本自然摊薄。只有新老用户结构平衡,平台的盈利水平就会起来。
下阶段的目标?那肯定是“高质量订单”为王。目前,外卖行业最值钱的还真不是小零食小零食地买,而是正餐、零售和大额订单。平台客单价(AOV)一涨,盈利空间就拉满。阿里也在这一点上死磕,想办法让用户多买、买贵点,而且物流体验不能砸锅。
不得不说,这物流能力真心很牛。日均活跃骑手干到200万,四月到八月涨了三倍。短期肯定投入更大,骑手工资、补贴、运力全都得加,但等平台规模一稳,订单密度大了,物流成本下来了,盈利能力自然会跳起来。蒋凡吹得也不算过头,据他说现有优惠不变,亏损就能砍一半。
如果你觉得他说得乐观,其实他已经很实诚了。毕竟,不止外卖要做,购物、零售全都搭一块,阿里压根不打算单点突破,而是来一波全行业“换地图”。“1+6+N”——这组织架构,也得重洗牌。业务部门不再山头林立,各自守着自家老巢过日子,而是开始协同联动,火力互补。“单打独斗”不如“抱团冲锋”,大哥小弟都能共享蛋糕。
近场原生模式,闪电仓就是阿里的吃饭家伙。什么叫闪电仓?相当于为周边社区配了“百宝箱”,下单不到一小时给你送到家。过去几个月,仓库数目爆炸式膨胀,现在已经5万多家,订单量涨了360%。这里有四分之一仓库是阿里家供应链直供,你说这大网扎得密不密实?还有,生鲜品类也靠盒马的经验和资源,一路高歌猛进。盒马接入闪购后,线上订单跑到200万,年增70%,妥妥大腿。
远近场结合那一块,天猫超市关键要做到价格还行、速度更快。原来远场模式主要拼“便宜”,现在也要和闪购一样搞“快”,体验不能输。一边保持性价比,一边玩加速度,一看就是想“两头通吃”。同时阿里把天猫品牌线下店也纳入统一大盘,再多品牌商家都能来闪购分一杯羹,实现线上线下联动。
蒋凡扬言:“三年搞出万亿新增成交!”听着是狠话,也是赌注。虽然你不会对未来完全乐观,但至少人家有志气、有布局、有砸钱的底气。这打法说白了,不是孤注一掷,而是未雨绸缪。行业风口一变,谁站得最前,谁就能吃到最大一块肉。现在即时零售圈的水有多深?巨头都下场,谁都敢押身家。
但冷静点想,阿里这波,会不会也有风险?当然会!新用户能不能留得住?补贴一停,大家是不是集体跑路?骑手体系这么庞大,怎么确保体验?盒马和饿了么的资源融合,会不会水土不服?这些问题只等时间和市场来验证。资本市场涨一波风浪,还得有持续收益才能护住腰包。
大家红着眼都想干票大的,不过韭菜也不是无脑给人割的,用户精明着呢。阿里的棋,布了大半盘,但想稳中有进,还得靠产品和服务说话。“赔本赚吆喝”的路不能一直走下去,真金白银烧出阵容,千万别烧成了一场烟花,表面绚烂最后归于平淡。
往前看,阿里砸钱其实不是故事的终点,而是新篇章的序幕——生态融合、体验升级、效率优化,全都是大考题。时代变了,没人能凭老路子吃一辈子,得有新招硬菜。即时零售这事,注定是勇敢者的游戏,也是耐力者的修炼场。一时风光不算啥,长久稳扎才是真章。
咱聊了这么多,大家怎么看阿里这次豪赌即时零售?531亿砸下去,是天降神兵,还是一场水花?你会为淘宝闪购买单吗?留言说说你的看法——到底是跟着买单,还是看看热闹?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